红甸乡:产业兴旺推动民族团结共富

❤

文山市的红甸回族乡,正搭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顺风车”,着力发展经济产业,产业的兴旺推动各民族同胞和谐共处,成为了联结各民族情感、共谋发展的坚固纽带。

  在红甸乡规范化山药种植基地,占地1.5万亩山药宛如绿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头,其影响力如山药长势一般涟漪扩散,带动了周边乡镇共计4万亩土地的农业转型升级。

  自2015年成立以来,文山市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为引擎,技术培训和统一销售为双翼,将零散的山药种植户凝聚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规模化种植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为农户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收益。土地流转政策更是“妙笔生花”,农户们每年可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他们还能在家门口参与山药种植,不用外出打工,一天就能挣到好几百元,实现就业与增收的双赢局面。

  文山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唐俊洪对合作社成立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是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不断引入资金与投资人,助力合作社茁壮成长,规模日益壮大。”

  据了解,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平远片区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基地,因地制宜打造以平远集镇蔬菜基地为中心,以稼依镇的辣椒、红甸回族乡的山药、阿舍彝族乡的苹果和万寿菊等产业集群为主干的“一中心、三联动”的产业布局,让壮族的辣椒、苗族的三七、彝族的苹果、汉族的山药、回族的肉牛乘着各民族共同驾驶的运输车,东出“两广”、西向“两亚”,走进千家万户的菜篮子。

  各个民族村寨经济联系的加深,带来的是各族群众情感纽带的不断牢固。在红甸乡,不同民族的同胞们心手相连,用智慧和汗水,在经济上实现了共同发展,更在心灵深处构筑了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之桥。

  走进红甸乡的另一端——伊兴奶牛标准化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现代化的挤奶设施与忙碌而有序的工作人员正热火朝天的收取鲜奶。

  据了解,厂内95%以上的职工来自文山州各地,包括彝族、回族、壮族等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更重要的是,伊兴奶牛厂打通产业链上游,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每年收购的青玉米、青草料、精饲料等达3万余吨,促农增收1200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

  在这里,各族群众平时同社区共单元,上班期间同车间共班组,孩子们同学校共班级,形成了共居共事共富的良好局面。合作社负责人锁献专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豪与温情:“在这里,我们不分你我,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共生,形成了独特的‘伊兴文化’,让每位职工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们将继续携手各族群众,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云南网)

东莞寮步一铁皮棚发生火灾,警情通报:无人员伤亡

周末江南华南局地有暴雨 中东部大回暖持续

陕西省镇安县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江西省奉新县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5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山东日照:传承四千年的黑陶焕发生机

印尼塞梅鲁火山喷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1

山东省平阴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_3

乘联会:前11月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64%

红甸乡:产业兴旺推动民族团结共富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苍穹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