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松江之水,借太阳之光,采亚冬之火 火种采集“科技范儿”十足

小编

央视网消息:1月20日上午,亚冬会火种采集成功之后,亚冬会的线上火炬传递活动同步开始。

  在线上火炬传递的小程序中,网友们可以用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的卡通形象,通过滑冰、滑雪的动作完成火炬传递,并生成电子火炬证书。2月3日,亚冬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将在哈尔滨举行。  以冰“燃”火 火种采集过程有传承有创新

  本届亚冬会的火种是用冰透镜采集的,聚太阳光采集火种,是奥运会等众多体育赛事的传统。本次亚冬会虽然也不例外,但以冰“燃”火却是与众不同。科研团队将当地特有的冰雪文化和科技工艺融入创意之中,精心打磨出一面晶莹剔透的冰透镜,用冰透镜汇聚太阳之光,采集亚冬之火。这一创意,既是对奥林匹克传统和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融入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富有哈尔滨的地域特色。

  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指挥中心运行办公室副主任佟晓宇介绍,中国古代就有用冰取火的传统,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用冰透镜取火的记载。哈尔滨又称为冰城,冰是哈尔滨这座城市最具鲜明特色的城市资源。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雪大世界,都因这种独特的冰资源而生。取松江之水,借太阳之光,采亚冬之火,寓意着亚冬运动健儿们,热爱冰雪、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象征着人类对生命和运动的不懈追求,对体育精神的传承发扬。

  小尺寸的冰透镜制作并不难,但是在庄重的亚冬会火种采集仪式上,运用的是一块直径达60厘米、重达37公斤的冰透镜。要确保透光和聚光性能可以足够快速引燃火种,需要过硬的技术。2024年3月起,拥有先进制冰技术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师生团队承担起这块冰透镜的制作任务。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杜兆群介绍,他们要获得一块没有气泡,并且没有杂质、很透明的冰,得到材料是第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就是如何将这块冰加工成透镜的曲面,要达到要求的这样一块冰。如何加工、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加工设备,这些都是难点。

  透明冰体的形成以及高精度的冰透镜的加工,对环境和工艺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制作团队运用自主研发的循环冷冻技术制作出透明冰体材料。没有符合尺寸标准的冰透镜加工设备,科研团队就按照规格,经过精密计算和精心设计,自主研发出制冰、车削和熨压等关键环节的设备,并反复试验和不断优化、提升工艺,实现了冰透镜的最佳聚焦效果。

  杜兆群介绍,他们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用自己的科研力量支撑哈尔滨的冰雪文旅、冰雪文化。学生是来自于天南海北的,这个过程他能把他们自己的专业和冰雪文化结合得很紧密,能获得直接的这种在学习上、专业上的提升,他们也很高兴。

(央视网 )

菜市场最坑人的4种肉,甲醛超多、易致癌!别让全家人身体,倒在日常三餐

瓶装燃气配送员陈非的一天

科考游并非高门槛,有热爱就可奔赴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2

楼市新政“四箭齐发” 广州楼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辽宁省建昌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河北省易县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国家发展改革委:到2025年 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贵州省兴义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中东食品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市场”

加沙停火谈判近期会有实质进展吗?专家解读→

取松江之水,借太阳之光,采亚冬之火 火种采集“科技范儿”十足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苍穹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