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丨把沉睡的泥土镌刻进生活

❤

双手放在旋转的轱辘台上,边磨边捏边沾水,泥巴坨一点一点立起来,再一点一点降下去,一只土陶花盆的样子慢慢显露出来……10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库车老城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的“古龟兹的土陶人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吐尔逊·艾山正和女儿、孙子一起制作土陶花盆。

遇见非遗丨把沉睡的泥土镌刻进生活
(图侵删)

  “这些花盆是吐鲁番市一个客户定制的,这样的花盆我们一天可以做200多个。”吐尔逊说。今年69岁的他是库车市土陶制作第7代传承人,从小就跟着大人“玩泥巴”,“我8岁就能自己做碗和花盆了。那时候轱辘台还得用脚蹬,我个儿矮够不着,就斜着身子蹬,但做出来的东西是周正的。”

  源于土,成于火,土陶制作是一门古老的技艺,考古资料记载古龟兹地区在唐朝时就已烧制陶制品。《库车县志》载:民国时期,当地掌握土陶手艺的人家有3户,主要制作水缸、土碗、花盆、洗手壶等生活用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库车土陶进入鼎盛时期,仅乌恰镇就有七八户家族式土陶从业者。

  吐尔逊家所在的库车市乌恰镇清水村,曾是库车土陶最兴盛和集中的地方。那里的老人说,以前村里的人大都会烧制陶器。随着不锈钢器具的出现,土陶制作销售日渐式微。但深爱这门技艺的吐尔逊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传承和推广土陶文化,几十年间一直与“泥巴”打交道。经过他的双手,沉睡的泥土演变成陶罐、陶壶……镌刻进家家户户的生活。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库车土陶受到游客青睐。一些游客在吐尔逊的指导下,尝试做土陶。“你看,这些花盆都是福建游客自己做的,他们让我帮忙烧好后寄过去。”吐尔逊说。

  和父辈只能做几种土陶制品相比,吐尔逊的技艺有了不少长进,会做200多种土陶制品。但更令吐尔逊欣慰的是,女儿热汗古丽·吐尔逊的制陶工艺比他还“牛”,她制作的1.2米高的大水壶,造型如两只昂首的孔雀,花瓣组成的羽翅仿佛振翅欲飞。

  现在,吐尔逊每个月会走进校园推广和普及土陶制作手艺,带着学生一起揉、捏、搓……“在玩手中这坨小小泥巴的同时,文化传承的种子就在娃娃们心里埋下了。”吐尔逊说。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合肥经开区这条城市主干路启动建设

英首相称英战机击落数架伊朗发射的无人机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就美“菲恩”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

也门胡塞武装称袭击3艘美国军舰

寒潮抵皖 安徽南北最大温差超过19度

浙江省湖州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2

杰弗森:两个赛季前的灰熊就是当下雷霆 别忘了莫兰特是何许人也

株洲市交通运输局举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培训

中国首个全绿电供应虚拟电厂正式投运

黑龙江省克山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6

海口举办“冬菜夏订”产销对话 “订单农业”稳产增收

我国12年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2.1万个

遇见非遗丨把沉睡的泥土镌刻进生活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苍穹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